藏品无言 历史有声

来源:本站原创  作者:王潇珩   时间:2024-01-11 【字体:

在办公室的书架上,我蓦然发现了为庆祝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印制的《中铁十四局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》,该书由中铁十四局博物馆出品,淡黄色的封皮将公司七十多年的历史一点一滴精心包裹,一页页翻开来,字里行间尽是流淌的记忆长河,不朽的峥嵘岁月。

书籍《中铁十四局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》(王潇珩 摄)

这本书的编撰过程,我记忆深刻,前期征文工作范围广、类别细,以藏品捐赠者为主,同时也面向中铁十四局集团和所属各单位全体在职和退休职工,包括所有了解铁道兵历史故事的原铁道兵老战士、老干部及其亲属,历时两年的筛选和整理,最终精选出67篇藏品文章编辑成书。一张照片、一枚证章、一封信函、一本笔记、一幅书画、一件服装……一件件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物品,凝结着作者难以割舍的情怀,以文章主角的身份,勾起读者对那段难忘时光的温暖记忆。

出品这本书的目的是纪念传承更是启迪激励,这本藏品故事书倾注了以藏品捐赠者为代表的企业全体员工,对开疆拓土建设祖国的无比深情,饱含着年华轮转沧桑巨变的刻骨体验。启迪的故事在书中随处可见,接受过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陈大海,誓言一生为党为国奉献、燃烧自己;连续四年被评为“五好战士”的铁道兵战士褚庆鸿,把严格务实的部队战斗作风始终贯彻到底;爱好收藏、坚持收藏,对铁道兵文化有难以割舍情节的朱德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累起铁道兵厚重的历史资料;善于用剪纸艺术反映铁道兵丰富多彩生活的电影放映员王转运,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,生动记录了铁道兵战士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积极状态……

这一段段珍贵的文字,拼接起铁道兵和中铁十四局的奋进之路,更让我觉得有意义的是,书籍的编辑过程让我不断学习,更深了解企业文化知识,在一篇章名为《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核试验》文章中,就描述了铁四师战士王道全参与氢弹核爆炸试验的过程。位于天山南麓、罗布泊西端的一片戈壁滩是我国著名的“两弹”发射实验基地——马兰基地,为保证实验顺利,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,铁道兵部队组建一支精干的参试队伍,主要任务为做好后勤保障,并模拟建设临时性的铁路建筑物和构筑物,用以检验核爆炸的威力。王道全一行的铁道兵战士居住在极其简易的土坯房里,“喝苦水,斗寒暑,战风沙”,终于迎来了那朵代表核试验圆满成功的蘑菇云。了解了这段铁道兵参与国防事业的历史后,当我再看展柜中摆放的,与故事相对应的《核武器条件下作战后方勤务的几个问题》书籍藏品时,看着那简约质朴的军绿色封面,褶皱参差的内页边角,我仿佛感受到了藏品中流淌的生命力,那些无言的历史事实,那些曾经的默默奉献,连接起七十五年的历史脉络,在新的时期继续发挥着时代的荣光。

撰文编书,追忆历史。这些藏品故事中所体现的企业前辈的英勇睿智、言行操守、价值理念,代表着逢山凿路、遇水架桥铁道兵精神高度和做人准则,战友情、企业情、乡土情,以情动人,以情启人,以情树人,书中所承载的情怀世界,紧紧把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、荣耀辉煌的历史进程融合在书里贯穿环绕,凝练升华。

一读再读《中铁十四局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》,我心潮起伏,感慨良多,深深沉浸在书中字里行间阐明生发的浪漫情怀、仁义担当,信仰坚定的美,积极进取的美,智慧通达的美,果敢勇猛的美,无私奉献的美交相辉映、照摄心魂,让人回味无穷,钦佩敬仰。

【编辑:杨璇】